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cV4s9fhTe1YtcBppCh69w?pwd=1dtd 提取码: 1dtd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242485
版次:3
商品编码:12561848
品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9-03-01
用纸: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以及利用该语言在各种层次上对数字系统的建模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帮助读者掌握语言本身和建模方法,对实际数字系统设计也很有帮助。第3版中添加了与Verilog2001有关的新内容。
本书是VerilogHDL的初级读本,可作为计算机、电子、电气及自控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用作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简介
1.1 什么是Verilog HDL?1
1.2 历史2
1.3 主要能力2
1.4 练习题4
第2 章 入门指南
2.1 模块5
2.2 延迟7
2.3 数据流风格的描述7
2.4 行为风格的描述9
2.5 结构风格的描述12
2.6 混合设计风格的描述14
2.7 设计的仿真15
2.8 练习题19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3.1 标识符20
3.2 注释21
3.3 格式21
3.4 系统任务和系统函数22
3.5 编译器指令22
3.5.1 define和
undef22
3.5.2` ifdef、`ifndef、`else、elseif和 endif23
default_nettype24
3.5.3
3.5.4` include24
3.5.5` resetall24
3.5.6` timescale25
3.5.7` unconnected_drive 和`nounconnected_drive26
3.5.8` celldefine和`endcelldefine27
3.5.9 line27
3.6 值集合27
3.6.1 整型数28
3.6.2 实数30
3.6.3 字符串30
3.7 数据类型31
3.7.1 线网类型31
3.7.2 未声明的线网35
3.7.3 向量线网和标量线网35
3.7.4 变量类型36
3.7.5 数组41
3.7.6 reg与wire的不同点42
3.8 参数(parameter)42
局部参数43
3.9 练习题44
第4 章 表达式
4.1 操作数45
4.1.1 常数45
4.1.2 参数46
4.1.3 线网46
4.1.4 变量47
4.1.5 位选47
4.1.6 部分位选48
4.1.7 存储器和数组元素49
4.1.8 函数调用50
4.1.9 符号50
4.2 操作符50
4.2.1 算术操作符52
4.2.2 关系操作符55
4.2.3 相等操作符56
4.2.4 逻辑操作符57
4.2.5 按位操作符58
4.2.6 缩减操作符59
4.2.7 移位操作符60
4.2.8 条件操作符62
4.2.9 拼接和复制操作符62
4.3 表达式的类型63
4.4 练习题64
第5章 门级建模
5.1 内建基元(原语)门65
5.2 多输入门66
5.3 多输出门68
5.4 三态门69
5.5 上拉门和下拉门(电阻)70
5.6 MOS开关71
5.7 双向开关72
5.8 门延迟73
5.9 实例数组75
5.10 隐含的线网76
5.11 一个简单的示例76
5.12 24 编码器举例78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78
5.14 奇偶校验电路79
5.15 练习题80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基元UDP)
6.1 UDP的定义82
6.2 组合逻辑的UDP83
6.3 时序逻辑的UDP84
6.3.1 状态变量的初始化85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逻辑UDP85
6.3.3 沿触发的时序逻辑UDP85
6.3.4 沿触发的和电平敏感的混合行为86
6.4 另一个示例87
6.5 表项的总结88
6.6 练习题88
第7章 数据流建模
7.1 连续赋值语句89
7.2 示例91
7.3 线网声明赋值91
7.4 赋值延迟92
7.5 线网延迟94
7.6 示例95
7.6.1 主/从触发器95
7.6.2 幅值比较器96
7.7 练习题96
第8章 行为级建模
8.1 过程性结构97
8.1.1 initial语句97
8.1.2 always语句100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中的使用102
8.2 时序控制104
8.2.1 延迟控制104
8.2.2 事件控制105
8.3 语句块109
8.3.1 顺序语句块109
8.3.2 并行语句块111
8.4 过程性赋值113
8.4.1 语句内部延迟114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115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116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